本研究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了约1500名受访者,并对40名受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,覆盖了一线、新一线及其他城市,年龄范围为20-45岁。调查指标包括认知度、尝试率、满意度、风险感知、关系稳定度、边界清晰度和退出成本。
数据显示,包养现象的认知度在受访者中普遍较高,达到75%±2%。尝试率则相对较低,平均为28%±3%。满意度方面,约有60%±3%的受访者表示对包养关系感到满意,但也有30%±3%的受访者表示存在一定的风险感知。
北京的包养尝试率为32%±3%,高于其他城市。这可能与北京的资源可得性和更大的社交半径有关。北京的职业节奏快,生活压力大,导致部分人寻求通过包养关系获得情感支持。

广州的尝试率为28%±3%。广州的经济发展迅速,但社交圈相对封闭,包养行为更多是出于好奇和尝试。
杭州的尝试率为25%±3%。杭州的职业节奏相对较慢,生活节奏较为悠闲,包养行为更多是出于情感需求的满足。
包养行为的路径通常从社交圈推荐开始,经过多次接触和了解后,双方可能进入包养关系。数据显示,约有40%±3%的受访者通过包养社交圈推荐认识了包养对象。

包养关系中的风险感知主要集中在情感欺骗和经济损失上。约有50%±3%的受访者表示担心被情感欺骗,35%±3%担心经济损失。边界清晰度是维持关系稳定的关键,约有65%±3%的受访者认为明确边界有助于关系的长久。
在包养关系中,很多事情当时看不清,过后才觉得自己太冲动。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,她后来告诉我,越成熟的人,越不急于定义关系。情感不是交易,而是选择与投入的平衡。每个人都在寻找平衡,只是有的人找得更久。